沙龙B - 文学,陈冠中、王昭阳、薛忆沩,主题:重提现实主义。
陈冠中老师用一个非常大的视野,回顾了晚清至今,文学中现实主义的流变。大致分三种类型:
1)新闻式小说:早期小说家把自己的创造当成新闻写作,描写的就是真实。如1823年司汤达的《红与黑》,19世纪末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些小说。小说家罗夫(音)的解释是:现实这么神奇,把事情写出来就好。
2)非现实主义写法的小说:20世纪后期,小说家尝试各种非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如结构主义、现代主义、魔幻写法,用虚拟、转弯来说现实。如莫言。对莫言的作品,国家刚开始觉得有问题,但很快知道这种象征性的对抗是无所谓的,便纳入了他。
3)新现实主义小说:好现实主义作品,需要整全性。要做到完美的整全,很难。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实是写不出来的,因此放弃写作现实。另外的一些作家则忍受这种不完美,继续围绕某种程度的现实主义写。这些作家受到现代主义的洗礼,解放了思维,继续写作现实主义小说,形成了新现实主义。这些小说的两个特点:
a)注意让读者跟作品中的某些角色有怡情作用,
b)努力去解释真实,希望自己经得起现实的考证。
了解冠中老师及其作品的人,可能会觉得:他是“新现实主义小说”作家中的一员。:)
王昭阳先生用切身体会,表达了对现实主义小说的态度。他说:“我要读一本书的话,这个书是不是让我自己感觉到打动我,或者让我感觉到生存状态的共鸣”。他以法国作家乌莱贝克的作品为例,说他被该作品开头的这两句话,深深地吸引,觉得写出了一些自己的生活状态:
一年前父亲死了,我站在他的尸体前面骂他:你这个老家伙,跟我妈妈寻欢作乐,赚钱。现在,你死了,把我抛弃在这个世界上。再过几年我就40岁了,单身,会感到很别扭,特别是我出门旅行的时候,人们一般会认为我是个极端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或者略有心理变态的人。人们一般认为随着父亲的死亡,一个男人可以真正成熟,但现在我已经不同意这种讲法了,我想我们这个时代的男人永远不会成熟。
了解昭阳经历及其作品的人,会明白:他的这段话,体现了他一贯的真诚。
薛忆沩先生提供另一个案例。他说:业界通常认为我是先锋派,但我自己坚信我是现代主义者。他然后大段地朗诵了自己的作品。
薛老师大段的朗诵,让我感觉到他作品和昭阳描述的法国作家作品之间隐含的联系,更让我依稀回到童年。然后,我想,我的这种反应,正是他、以及新现实主义小说想要达到效果,即:一方面使读者跟作品中的角色有怡情作用,另一方面解释真实,经得起现实考证。
冠中老师似乎感觉到了我的反应。他说:这两个案例,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诚恳”倾向,是“新诚恳主义”(音),该主义注重逼真地描写,让读者感动,同时传递一些信息、想法。这也是当代艺术的一种取向。
这就是意托邦,即:写出我们平常说不出来的、微妙的、平时看到或写到的东西达不到的东西,用语言把它表达到让大家感觉到的体面上。托邦是“地”的意思,很多现实是看不到的,有些是需要人认识的。意托邦把这些现实建构出来,把点连起来。
最后,昭阳给出了他判断什么是真正的长篇小说的标准:真正的长篇小说,就像看到大河从眼前流过,那感觉和我们在环境保护区里看到受保护的小树时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三位作家珠联璧合、主题突出,思路流畅,真怀疑他们事先有过精心准备、演练。多么丰富、精彩的一场现代文学课。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