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参加财新思享家的《【有奖征文】我们这一代:平凡的人与闪亮的故事,一开始不知道从何写起,但写着写着,还是有些收获。

Q: 你出生在哪个年代?
 
A:  70年代。
 
Q:兄长、同窗、挚友……哪些人打开你的新视野
 
A:好多。特别是我的导师。
 
Q:琐碎的生活中,哪一段经历念念不忘
 
A:1)82年,4岁,拿3分钱,一张粮票,跑200米,买一个特别大的三角形糖包,是那时候最好吃的早饭。
 
2)85年,7岁,搬到新家,院子里每家有一块地种菜。夏天放学后,扯着水管,给菜浇水,给自己也浇水。
 
3)88年,10岁,看《河殇》,被画面和解说词感动,看完首播又看重播,还收集报纸上的讲解词。现在想来,当时并不真正理解,而是被片中传递的信念感染了。
 
4)89年,11岁,高中部同学上街。我在旁边看,只觉得热闹,并不明白为什么。后来的各种学习,也不明白。当然,现在明白了。
 
5)90年,12岁,小虎队,青苹果乐园,逍遥游,一直陪伴我到大学。
 
6)92年,14岁,高年级杀人事件。一早到学校,地上一路血。
 
7)94年,16岁,高考成绩发布。意想不到的高分。惊喜。来京。
 
9)大学期间,真诚,任性,说不知轻重的话,很过分、很搞笑。感谢宿舍的哥们容忍我。他们一定是觉得我年龄小,懒得和我计较。:)
 
10)硕士期间,遇到导师,耳濡目染中,找到方向。他是我前面的高峰,指路的明灯。
 
11)Bell Lab工作。刚从学校出来,不知道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负责”,浪费了很多机会。慢慢懂事,但很多表现估计还是让领导无语。好在Bell Lab的文化,包容。慢慢发现自己的特长,做了一些工作,引起了一些注意。同入部门的十几个不同学校的毕业生,性格相投,感情很好。六年里,公司、领导、同事都对我很好,学到很多,感激。
 
12)博士,专注论文,激动、期盼、失落、快乐。收到ToN国际期刊录用通知,完成心底一直有的愿望,献给导师。然后又立刻收到另一个国际会议的拒信,由此知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3)小家伙出生,从几十厘米变成一百多厘米,转眼6岁。有性命攸关的时刻,绝望,不敢回想。3岁后,大多数时候很健康。不时欣喜,相依为命。她最喜欢颐和园,于是,父女常去,晴天、雨天、雪天,都去。在颐和园,她发现了四季,找到了江南。最不忍的是,教训她一下,讲完理后,对她说:爸爸爱你的啊,她眼里就闪光。
 
14)第一次给本科生上课,没有想到,下课后,学生鼓掌。同事说:这我还是第一次碰到。学生毕业,收到一张卡片,有他们一个个的签名。
 
15)财新思享家。舒立,财新,思享家,一脉相承。思享家改变了我。线上朋友,有的宽厚,有的锋利,逐渐习惯。线下活动,见识各种人物,开阔眼界,慢慢有了和陌生人交流的能力。受财新报道影响,理解世界的复杂,因此也理解个人的复杂,不再一根筋。有时帮助到别人,感觉到自己价值,不至于寂寞。
 
16)Aaron Swartz斯诺登教育和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潜规则、黑暗中权力的勾兑、意识形态的束缚,是科学最大的敌人。Aaron Swartz斯诺登以一己之力、赤子之心,推进信息公开、知识分享,手段虽然激进,还是令我倾心。同为技术人员,我认同他们关于信息公开、知识分享的理念,佩服他们敢于用自己的双手,干预看似强大的社会政治、让政治公开、透明的勇气,同时也为他们的命运忧虑。希望更多人理解他们、加入Open Government、公民运动的行列。只有这样,才会有大家良好的生活。
 
转眼,35岁,没有特别成就。很多事想做,却还没开始做。做过多少梦,也忘了。偶尔想起故乡,知道回不去。慢慢习惯。不再想成为比尔盖茨。过自己的生活。记得嘉映的话:良好的生活,要有作为,要和“大家”在一起。
 
窗外下着雨,听达达的歌《南方》: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这些已成回忆
每天都有新的问题/不知何时又会再忆起
 
Come on.
 
 
 
话题:



0

推荐

陈一帅

陈一帅

81篇文章 1年前更新

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曾就职于朗讯贝尔实验室,现居北京,Kassy的爸爸。个人主页:https://yishuai.github.io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