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948年,沈从文在颐和园霁清轩
 
清晨,坐松树下。风,送来树的味道。
 
早上的地铁车厢里,坐着一位中年男子,抱着一个二岁左右女孩。孩子紧贴着男子。空调凉,男子把孩子扶正,轻轻地把她外套拉链拉上。拉好后,孩子往左一侧,又紧贴着他。头靠着他的肩,右手放在他胸口。我看着他们,如看到了拉斐尔的圣母。两个人沉默、没有表情,却有力量。
 
傅雷对黄宾虹的极高评价【1】,引起我对他的兴趣。他年轻时,与谭嗣同,共赴国难,希望拯救国家。事败后,在父亲徽州制墨工厂起步,然后一生执着于墨色美学,开创出自己的一套理论、风格。画作得不到主流学界和顾客青睐,无妨,自得其乐,以古董商、古董鉴定专家身份谋生。当年的革命同志,当上了省长、督军,邀他去。不去。去世时,躺在床上,还在用手指在被子上作画。留下一句话:我的画,50年后人们才会懂。
 
50年后,真的到中国美术馆看黄宾虹的画展【2】。展览布置用心,观众踊跃,结束日期一延再延。最新宣布的结束日期是6月7日,可去。展出的写生图册,透露其笔墨来源。后期渲染作品,汪洋恣肆,令人着迷。回来陪宝宝试着临摹,发现难度,体会到真正高手。再看画册,沉醉。
 
所有的大家,内心都单纯,因此,也似不近人情,不易亲近。其实,掌握了方法,他/她们最容易亲近。这方法就是:去掉繁文缛节客套,直抵他/她觉得值得讨论的问题核心。当然,这需要努力。
 
听马勒很久,没找到门。对自己失望之余,那一天,却在颐和园听进去了一次。却只此一次。那是坐在谐趣园湖边,宝宝在旁边画画,我打开音乐。音符响起,片刻间,与轻风、柳枝、红鲤、假山、庭院,发生了联系,这时,我算是理解了这一个个音符的意义。然后,当我离开湖边,回到尘世的烦扰中,我又失去了进入的路径。然后,我明白,不是我进入不了马勒的世界,而是我根本就和他是两个世界。
 
两个世界间的联系,需要牵引。走到谐趣园后面的湖山,有时,会想起沈从文。《沈从文的后半生》【3、4】一书,从这里开始,又在此结束。作者张新颖是一位大学教授。他说:某一天,看到从文家书中的一页,建立了与从文的联系。
 
这是一本好书。打开书,看着这个世界最纯洁的心灵,在这个时代的经历,心疼、心悸、心碎。书中摘引的沈从文的文字,具有击倒我的力量,能够如初升的太阳,涌入我的心灵。书最后沈从文的照片(见上图),让我吃惊。那是解放前夕,几近崩溃的他,靠着谐趣园后山的山墙,拍的照片。他身后的山石,那么熟悉,宝宝一定爬过。
 
也许,纯洁、单纯,和水土有关。粟裕,同样是湘西人,有着相似的性格,相似的命运。《粟裕征战录》【5】也是一位教授的专业之作,描写了他的征战细节。一生征战,殚精竭虑,这是尽军人本分。但是,好几次不顾层级,『斗胆直陈』,令党内大佬侧目,为什么?我只能认为,他也单纯。他顾念的,不是大佬喜怒,自己前程,而是手下千万将士的生死。离开战场后,他隐忍、低调、与高层政治刻意保持距离,却还是逃不掉,受到打击。
 
『终得搁笔,是我们年龄的人必然结果』【4】。沈从文、粟裕,都没有扛住。黄宾虹,虽然坚持,也只能希望,50年后。这,就是纯洁心灵,的宿命?
 
历史,是属于胜利者的么?至少,这些文字、展览、音乐,和我们的记忆,让历史的一部分,属于了这些,纯洁心灵。
 
参考文献
 
1、吴晶,《傅雷与黄宾虹》,链接:http://www.china.com.cn/chinese/RS/636107.htm,《文汇报》,2004年8月14日,摘自《画之大者——黄宾虹传》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2、中国美术馆,《浑厚华滋本民族——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纪念特展》,2015-04-04 至 2015-06-07,链接:http://www.namoc.org/zsjs/zlzx/201503/t20150330_286620.htm
3、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 亚马逊链接当当网链接,理想国,广西师大出版社,2014-06
4、张新颖,《沈从文:终得搁笔,是我们年龄的人必然结果》,链接:http://m.ilixiangguo.com/article/article/view/id/184,选自《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6
5、于化庭,《粟裕征战录》,亚马逊链接当当网链接,人民出版社,2013-03
话题:



0

推荐

陈一帅

陈一帅

81篇文章 1年前更新

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曾就职于朗讯贝尔实验室,现居北京,Kassy的爸爸。个人主页:https://yishuai.github.io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