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胡耀邦先生在1977年
对胡耀邦先生一直心有敬重。因为老乡的缘故,还觉得多一份理解。特别有印象的关于他的材料是朱学勤老师的华中演讲《改革开放三十年》【1】,杨继绳先生的回忆【2】,章立凡先生的回忆【3】,胡德平先生的回忆【4】。这些材料在文后的链接中都能找到,特推荐。
最近又看了戴煌先生的《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5】一书,《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一剧。将书中的内容和电视剧相对照,电视剧中耀邦先生的扮演者李光复先生的表演,让我欣赏。这位亲历过那段时间、亲身感受过耀邦先生开朗、热情作风的专业话剧演员【6】,演出了我理解的耀邦先生应有的神情。
很想把该剧中关于耀邦的历史情节剪辑成一部短剧,给孩子看,让她也认识这位伟人。也真诚地希望有一天有一部耀邦先生的电影出现。也许,它可以参考电影《林肯传》,通过更具体、更关键的几个情节,刻画出一个更深刻的伟人形象。
耀邦属于青年。他是赤子。他天真烂漫、正气凛然、不畏强权、凭本心做事、认定是对的,就满怀热情去做。因此,青年们马上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心和耀邦相通。他是青年人真正的朋友。他和青年人有真正的共鸣。
耀邦也属于人民。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一剧中,有一个好玩的比喻。日本著名企业家对邓先生说:搞企业,要有三个孙悟空。我想,邓先生是懂这个道理的。我最尊敬的一位师长也曾对我说:能够打破束缚,创造性地做事的人,都象孙悟空。在人民心里,耀邦,就是”大闹“两个凡是”天庭,将人民从铁屋子里解救出来的孙悟空。为此,人民永远记得他。
可是,天真烂漫的赤子,在现实金钱、权力、注意力的角斗场上,也容易为人所乘。机缘巧合,耀邦坐上了那个位子。在各种势力裹协下,我想,作为赤子的耀邦一定不开心。但他没有放弃。他一直在努力。他说过: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可是,他在艰难中的一些很正常的感触,却被陆记者所乘【7】。感觉陆先生的行为违背新闻伦理。当然,最严重的挑战,还是角斗场上的明枪暗箭。
社会要和天真烂漫的赤子一起,应对这种艰难。社会要理解:遵守中庸之道,为官之道,最安全,最不会被人所乘,但发挥的作用就会少很多。而赤子们,打破禁锢、发动战车,却可能因为个性突出,得罪人,又可能因为前进速率太快,留下漏洞。因此,当赤子被人揪住了小辫子时,社会应包容、宽容、支持。不如此,怎么对得起赤子?
天真烂漫的赤子,也需意识到人世的险恶,做出应对、提防。时刻保持冷静。特别是:守住底线。在这方面,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陈云先生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在剧中,拨乱反正之始,陶铸家属找他。他没说什么,只是表示:材料放我这吧。中央全会之前,他在北京坐不住,一个人飞离北京,静僻西湖。在静谧的西子湖畔枯坐半日,冷峻,无言。最后,从口袋中拿出“医嘱慎言”字条,撕毁,回京。然后,对中央专案组的人,他每句话都是刀子。他说:我是慎言,但我一旦说话,就会说到底。然后,在中央会议上,他每句话都是利剑。此外,面对沉浮,赤子,在心态上,也要放得开:高兴做事,也高兴不做事。据说:陈云先生就是高兴做事,但也能欣然不做事。落难时,保重自己身体。
总之,有的人,留在自己撰写的历史里,不会被人记得,而有的人,留在别人的心里,人们永远怀念。为什么?因为他和人们建立了心与心之间的联系,人们认为他的心和自己的心是相通的。如此,他与人们化为了一体。耀邦,就是能和人们的心建立这种联系的人。青年,只要认识耀邦,就会和他化为一体。因为,耀邦,是青年;青年,就是耀邦;
赤子耀邦,永远活在青年人的心里。
参考文献:
3)章立凡,《胡耀邦治丧手记》,http://zhanglifan.blog.caixin.com/archives/55406
4)胡德平,《耀邦同志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前前后后(追忆)》,http://opinion.caixin.com/2014-08-17/100717722.html
5)戴煌,《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中国工人出版社
6)田毅、杨宝璐、黄周颖,《李光复:我与胡耀邦的两次“偶遇”》,vista看天下,
7)黄老道札记,《胡耀邦后悔做了一件让邓小平很生气的事儿》,http://blog.ifeng.com/article/30947972.html
8)汪丁丁,《丁丁月报》,http://wangdingding.blog.caixin.com/archives/77253
9)搜狐视频,《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http://v.qq.com/detail/1/1tazhodkm2vds7m.html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