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读了王鼎钧先生《黑暗圣经》和《关山夺路》两本书,发现『经历』对于一个人获得『深度』的重要。
 
王鼎钧先生的《黑暗圣经》,让我大跌眼镜。他模仿《圣经》写作的这本书,主讲黑暗政治、世故的故事,读起来让人吸冷气、冒冷汗,背后却隐藏着仁慈、普度众生的情怀。读后,被它笼罩,很难忘记。它也是王先生文路的转折点。在《黑暗圣经》之前,王先生已写了三本鼓励青年成长的鸡汤丛书,在台热卖。散文方面的水平也得到公认。可他没有停步,几经犹豫,显示力量,写出,发表了《黑暗圣经》。
 
我好奇,他哪来的力量,做这么大的转变。看过《关山夺路》,我懂了:他九死一生的经历,给了他力量。《关山夺路》记录了1945-1949年间,他作为国民党军人,个人经历的,以及自己看到的民国经历的,九死一生。这段时间内,他的身份先后为:
 

1)国民党宪兵,经历国民党从出关时的朝气蓬勃,到最后崩溃的过程

2)国民党葫芦岛军需转运处军人,经历国民党败退时的腐败、混乱

3)解放军战俘,被俘、被教育、被释放

4)被释后,只身往南,一路要饭,受沿路的老百姓歧视、威胁

5)国民党上海军需处军人,亲历上海解放前最后一段时间的经济社会军事全面崩溃

6)最后一刻,拉着老爸,登上去台湾军需船

 

他笔下,出现了这段时间内该出现的所有人。看完,我掩卷,观察周围世界,陷入幻觉。问自己:让我来这么一次经历,能活下来?
 
这样的经历,使他有力量,写出《黑暗圣经》。看来,一个人能够达到的深度,很取决于他的经历。
 
也许,教育,除了关注『知识结构』,还应关注『经历』。目前的教育,强调培养知识结构,尚嫌不足。在高考指挥棒下,只有少数集中优势资源的小学、中学、大学,在优质生源的背景下,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知识结构培养工作,导致家长想尽办法把孩子送进这些学校。可是,即使有了合理的知识结构,还不能保证孩子们的成功。
 
『经历』能够培养么?能,但难。与知识的学习不同,『经历』的构建是『慢』的、『个性化』的、难以『流水线』操作。目前并无富成效的教育活动。小孩子们的『职业扮演』『游学』往往变成开心旅游,大孩子们的『公益』『支教』也常变成体验、猎奇、获取证书的游戏。这些走马观花似的活动,不带来真正的『经历』。而不走马观花,则需要更深层次的教学活动,和更高的成本,如MBA。
 
被寄予厚望的『企业实习』环节,并不乐观。没有负责任的教师指导,没有负责、有教育心、注重员工培养的企业合作,学生很可能会被作为简单劳动力使用,达不到成长的目的。
 
具体操作过程这,也有困难。真问题,是『经历』教育的核心。可是,要找一个能引起学生兴趣,同时难度适中的好问题,不容易。文科在选题方面也还有一些限制。但没办法,必须鼓励学生深入现实、探索热点、难点问题。因为,只有他们自己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带来他们想要的『经历』。
 
此外,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非常重要。非如此不能培养他/她成为一个负责任、有团队精神的人。在这方面,目前的孩子们有很大欠缺。
 
最后,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评价体系,依旧是『经历』教育的死敌。不说高考指挥棒下的大学以前教育,即使是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也受行政化、指标化干扰,已经或正在沦为论文数、分数的游戏。
 
总之,值得思考:如何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制造真正的场景,让孩子们获得真正的『经历』,扩展他/她人生、事业达到一定深度的可能。同时,我们自己,应走出书本、扔掉手机、离开屏幕、投入到真正的现实问题中,获得真『经历』,真『体验』,以达到自己期待的深度。
 
经历的教育,无处不在。想起导师给我讲过他爸爸带他等公交车的故事。等车的时候,他爸爸就给他讲排队论。这是电信网中研究用户到达、队列长度、等待时间的一门理论,正好映射到公共汽车的到达,排队长度,等待时间这些问题。这段经历的教育,他一生没忘。
 
真正的教育是在身边完成的。我得记着这一点。你呢?
话题:



0

推荐

陈一帅

陈一帅

81篇文章 1年前更新

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曾就职于朗讯贝尔实验室,现居北京,Kassy的爸爸。个人主页:https://yishuai.github.io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