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图片来源:鲍菡萏【1】
 
对德国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盛况,早有耳闻。2012年10月,在财新思享家,就看到身在德国的享友鲍菡萏女士分享的德国科普开放日的盛况:在纪念两德统一的国家法定假日里,全德国用一个卡通小老鼠为吉祥物,“组织了361个科研院所、厂矿公司、剧场园林,向孩子敞开大门,为他们的好奇心备足了信息和动手参与的机会”。孩子们可亲身参与真正工厂里的果汁压榨、义肢制作、供电供暖、高能物理加速、咖啡烘培、意粉制作、垃圾回收等生产活动;而在消防站、图书馆、电影院、医院、医学实验室、殡仪馆、灯塔、交响乐团、生态农场、风电场、高速火车维修场等专业场所,孩子们可以深入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体验这些场所的日常管理、运作、决策过程。“比如,汉堡市的一个过山车餐馆,孩子可以去了解厨房的运转。消防站是幼儿园参观的传统项目了,开放日更是有亲手灭火的机会。超市再平常不过,可是物流仓储管理,孩子可没见过,也开放一回哦!”
 
就此,我记下了德国科普开放日。菡萏说:德国以这种方式纪念东西德统一,投资于未来,是个好纪念。确实。想想:如果我们以这种方式纪念7/7,甲午,是不是也很有意义。
 
所以,这次带宝宝参观正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城市科学日活动,逛到德国展台,看到挂着的“德国科学日”的横幅,就来了精神。这是来自德国的朋友,得和他们接触接触。
 
 
“德国科学日”是一个品牌。每年在德国欧洲公园盛大举行,有大学,科研机构,政府组织,企业,培训组织等参加,以科普活动为主题,吸引观众,开展活动。至今已有14年历史,每年数万人参加。此次,他们带来的活动是:Spaghetti Architects。Spaghetti是意大利面的一种。所以,直译过来,就是“意大利面建筑师”。下标是:学习力学,材料特性和基本构造原理(Learn from forces,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basic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展台不大,有5位小朋友在各自做着自己的作品,分别有一位志愿者哥哥/姐姐在旁边辅助。具体的做法是,每个小朋友有一张如上图的卡片。按照卡片上的架构图,孩子们切割意大利面,用胶枪进行粘接,制作单元柱、桥板,最后进行整体粘接成型,由此接触到建筑方面的基础科学知识。下面是小朋友们完成的作品。
 
 
展台旁边,一位老爷爷正专心地用意大利面制作艾菲尔铁塔。宝宝跑过去,老爷爷和她打招呼,又抽出一根面,让她看了看,然后塞进嘴里,咬下一点嚼着,意思是:能吃。宝宝睁大眼睛看着。又看着他把几根面粘到一起,形成一根单元柱。我把宝宝拉后一点说:我给铁塔照张相。老爷爷看我要照相,却把宝宝拉过去了,拉到展台后面他的身边,然后笑眯眯地看着我。哦。他给我们提供合影机会呢,就拍下了下面这张照片。
 
 
身边年青志愿者说:他做了4天了,等科学节闭幕,差不多就能完成。我又注意到他桌下摆着两本中文的儿童科普书。他看我在看那些书,笑笑说:我自己买的。
 
直到刚才,我在网上搜索德国科技日信息,才发现,这位老爷爷就是德国科技教育促进协会主席、德国第一个科学节——德国科学日的创办者、乔吉姆•列奇先生(Joachim Lerch)。这次,列奇先生专程从德国飞来,参加中国举办的首次类似德国科学日的活动。对这样一位和蔼可亲、坚持制作意大利面艾菲尔铁塔的主席爷爷,我很佩服。
 
在网上搜到列奇先生这次在北京发表的演讲,讲科学传播未来发展趋势的阐述,挺有意思。他提到以下五个趋势。
 
第一是科学教育中的娱乐性。未来,科学教育中会融入越来越多的情景化、参与式、游戏化的活动。有些人质疑娱乐化会降低科学严谨性,这值得注意,但,科学传播首先要引起人的好奇心,如果人们没有好奇心的话,就不会有兴趣来学习。
 
第二是信息化。信息化正在快速发展,传统媒体正在下降,网络、电视市场正在增长,科学教育要利用这个趋势,这个趋势也为科教工作者提供了很多市场。
 
第三是双向对话。我们科学家要从公众那里获得反馈,了解公众对科学有怎样的误解、问题、想法、期待,我们需要和公众进行这样双向的对话,这样才能使科学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
 
第四是要激发人的潜能。我们的时代是要发挥个人创意的时代,我们的目标是把人的潜能激发出来。我们不能帮人们拥有创意,而是要激发他们自己产生创意。他们可能不知道他们有这种创意,我们要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创造力,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特别是,跨学科融合的平台。
 
最后是要为特定的人群做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工作,例如,对一些具有超常能力的儿童,要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引导,因为他们在未来有可能会成为某些领域的科学家,或者政治精英或者领袖。在这方面,科学馆要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
 
想到列奇先生这么多年来在德国弄德国科学日的经历,我理解他上述意见是符合实际的。从他身上,我看到德国民间科学传播活动的一个片段。身在德国的鲍菡萏说:我羡慕这里的孩子。我也是。显然,德国对科学传播的重视、已形成的科学传播活动操作规律,有许多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变革一下我们纪念日的纪念方法。:)
 
更重要的是,改进中国的科学传播工作,增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改善复杂思维能力,激发孩子潜能,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幸福。“民主与科学”,息息相关:无民主,不可能真正地科学;而无科学,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此次,我欣喜地看到本次城市科学节透露出的一些信息。活动主办方负责人、科学同盟网主任耿捷说:“科学节在运营模式上借鉴国际理念,没有政府的财政资助,靠的是企业赞助和自发参展,以及组委会的招商和展出时的票房收入。” 这一点令人欣慰。因为,我一直相信,来自民间的努力,是教育领域改革的最大动力。为此,我乐见其成。同时,此次活动,无论其收支能否平衡,它能够出现,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科学传播产业在我国(特别是大城市)已一定成熟。或许,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摸索和积累,科学教育产业的引爆点正在形成,期待更多有识之士的加入。
 
参考文献:
 
1)鲍菡萏,机器人开放日,2012-10-5,http://i.caixin.com/home.php?mod=space&uid=5544&do=blog&id=89425
 
2)gabbro,德国科学日见到的天文望远镜,科学网,2013-6-9,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171-697824.html
 
3)科学网,跨界科学传播论坛在北京展览馆举行,2014-7-23,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7/299505.shtm
 
4)Joachim Lerch,Science days in Europa Park, 2005, http://ec.europa.eu/research/conferences/2005/cer2005/presentations/15/a3_lerch.pdf
 
5)刘垠,高博,首个城市科学节依靠社会力量举办,科技日报,2014-07-19, http://tech.gmw.cn/2014-07/19/content_12051753.htm
 
 
话题:



0

推荐

陈一帅

陈一帅

81篇文章 1年前更新

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曾就职于朗讯贝尔实验室,现居北京,Kassy的爸爸。个人主页:https://yishuai.github.io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