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原则

2020年故宫苏轼大展,看到苏轼和朋友们的手迹,感到亲切。纸上渲染的墨色,映出作者当前挥洒的神气,令人向往。即使是寒食帖的摹本,也令人心悸。
复旦大学朱刚老师的《苏轼十讲》,深刻解析了苏轼十个方面作品背后的历史、政治、人文、社会关系、文学环境、社交网络和文化渊源。我读得很慢,也很享受。朱老师不时几句意蕴悠远、痛快淋漓的点评,也令我敬佩,从心底里产生共鸣。故为之记。
这本书让我理解了许倬云老师在《...
沙龙B - 文学,陈冠中、王昭阳、薛忆沩,主题:重提现实主义。
陈冠中老师用一个非常大的视野,回顾了晚清至今,文学中现实主义的流变。大致分三种类型:
1)新闻式小说:早期小说家把自己的创造当成新闻写作,描写的就是真实。如1823年司汤达的《红与黑》,19世纪末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些小说。小说家罗夫(音)的解释是:现实这么神奇,把事情写出来就好。
2)非现实主义写法的小说:20...
周末午后,骤雨初歇,北京中间剧场&中间美术馆,2013财新思享日,大明和徐晓拟定的主题:我们的精神处境。 进入沙龙A-哲学的会场,嘉宾陈嘉映和刘擎正在对话:何为良好生活。 他们对良好生活的定义比较高:快乐、幸福、日子过得不错,不是良好生活。 良好生活,要有所作为。消极自由(即不要来妨碍我)不够,积极自由(即我要实现什么),并且良好实践,才是良好生活。每天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