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超然说出她理解的真相,不惜与整个民族感情决裂。看了关于她的两个视频,我震撼:这是一个只服从自己智慧的学者。
第一个视频是2012年风行一时的德国电影《汉娜·阿伦特 Hannah Arendt》,聚焦阿伦特为《纽约客》杂志报道纳粹余孽艾希曼在以色列受审的这一段时光。阿伦特在这篇报道中表现出『立身于所有社会连结之外』的超然态度,引起了整个犹太民族的愤怒。当时她的处境,是『众叛亲离』『谤者塞道』。为此,...
钱学森先生老年对总理的提问,好玩。总理按惯例,拜访他,体现对科技工作者的尊重。他挑这个时候问总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他没有思考过、或者思考后得不到答案,需要问总理的意见吗?不是:前者不符合他科学家的本性,后者低估他的智商。他思考过、并且得到了自己的答案。
有趣的是:他不说,只问,而且,是在过年这种和谐气氛下、轻描淡写地问一下,看总理的反应。总理也处理得很好。他也不说,...
教育的关键是:发展孩子对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赞许的天真愿望,并把他引向对社会重要的领域。如此,孩子就会把规定的作业作为一种礼物。这要求教师成为一种艺术家。
- 爱因斯坦
教育,是爱因斯坦最热心发言的领域之一,仅次于『学术自由』。他的许多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令我佩服。比如,教育是要造就『和谐』的人、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人;最好的教育方法是教师做榜样;最好的教学方式是激励学生们求知的兴趣和追求真...
『寂寞令人回味无穷』,是许良英、赵中立、张宣三译的《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中爱因斯坦的一句话。看到它,再抬头看上面爱因斯坦的照片,确实发现一丝寂寞。
在《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中,爱因斯坦很忙:他拒绝战后德国科学协会再入会的邀请,不原谅德国;他回信日本媒体,讨论自己当初研发原子弹的提议;他支持知识分子联合会的筹建,说知识分子在政治面前不能明哲保身;他与掌握科研基金的资本家辩论,要求学术独立和学...
『学术自由、教学自由』,爱因斯坦终其一生,为之疾呼。半个世纪过去,看他当年的分析、建议,依然觉得真实、深刻、有力。
《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许良英、赵中立、张宣三译)汇集了爱因斯坦发表于《纽约时报》等报刊杂志文章,与普通工人、科学家、好友的通信,公开演讲、书面发言、书籍序言等。其中最多的是关于『学术自由』的文章。经历二战、朝战,爱因斯坦对德国纳粹、美国财团、俄国高度意识形态官僚,对学术自由的...
陈一帅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曾就职于朗讯贝尔实验室,现居北京,Kassy的爸爸。个人主页:https://yishuai.github.io